到北京不吃北京菜,这就像是个逻辑盲区,只有当你打破它的时候才能发现某些真相。
如果在北京找对了方向,坐地铁都能到乌鲁木齐。
“乌鲁木齐驻京办的羊肉串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羊肉串没有之一,既不寡淡,也不是吃一嘴调料的感觉,能吃到食材本身的味道。”
没机会去到祖国大西北的朋友一般只能凭借味觉进行云旅游,那么驻京办餐厅是最好的选择之一。
甚至等真到了乌鲁木齐,有人反而觉得怎么还没有驻京办好吃。
当然这在新疆朋友看来属于人身攻击范畴,对于这类话题本地人永远更有发言权。
一位知乎网友曾现身说法:
“我曾觉得乌鲁木齐驻京办无敌好吃,可当我去了乌鲁木齐时听当地人一致否定乌办。
之后有位新疆朋友推荐了巴音郭楞州驻京办,他认为是北京最好吃的新疆菜,说厨师和所有食材包括水都是新疆空运去的。”
有人评价这里的烤包子比乌兹别克斯坦的还好吃,从北京到新疆只有一口烤包子的距离。
“我一个新疆人在巴州驻京办吃个饭都要感动哭了。”
在北京找不到地方吃饭,就找驻京办,这是流传在食客之间公开的秘密。
不像粤菜的强势导致其他菜系很难在广州发光发热,在北京很容易吃到各地菜品。
对于一个初到北方的粉类爱好者来说,广西驻京办的老友粉和螺蛳粉轮着吃,即可安全度过整个冬天。
就像从精神层面缩短了物理层面的距离,不管你在北京生活了多久,总有机会在驻京办里安心做个外地人,重新体会那种味觉上的新鲜感。
各地驻京办构成了全国美食博览会,导致我一直以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用自家食堂宣传当地美食。
比如驻京办餐厅界的老牌劲旅四川驻京办,有位朋友告诉我不管新店老店,到了那里随便点菜都好吃。
他从2003年开始吃,没去过四川不影响他自诩为半个四川人,婚礼都是在那办的。
“那是我第一次吃到甜烧白,担担面还没来得及拍照就被别人吃完,后来有次发现川办的饼干都是花椒味。”
“吃完川办餐厅,我把调料都买走了。”
他曾说尽管川菜已经是全国最普遍的大众菜系,但“四川省驻北京办事处”的名头还是带着天生的正宗感。
这种感觉一直维持到他走进宜宾招待所。
看着端上桌的燃面和酒都肥肠,这半个四川人确定,就算是多年的川菜黑到了这里也得流下眼泪。
之后听说他经常为吃一口宜宾燃面,和朋友排三小时的队
正宗是驻京办餐厅的卖点之一,毕竟敢用某个地名命名的饭店一般都不简单。
“买到任何地方特产美食我爸都会和吃过的驻京办比较,好吃过驻京办才可信。”
有人吃了贵州驻京办的酸汤鱼,决定吃遍全北京所有驻京办;有人吃了永州驻京办的血鸭,重新认识了湖南;有人吃了陕西驻京办的肉夹馍,隔天就买了飞西安的机票。
贵州驻京办的酸汤乌江鱼
永州驻京办的血鸭
虎皮铁圈菊花心,陕西驻京办里的肉夹馍应该挺正宗的
它既是外地人接触味觉新体验的窗口,同时也是各地赴京务工人员的安全屋。